中国石油大学

发布时间:2020-11-05点击:当前位置:首页 >会员专区 > 知识园地 (RSS订阅)

中国石油大学(简称中石大、石大,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于1953年始建,坐落于山东省青岛市、东营市,中国教育部直属,由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政府共建,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被誉为“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其前身为北京石油学院,20051月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

该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设有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在1988年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1997年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行列。

 

历史沿革

1953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石油资源,石油工业发展急需专业人才。在这种形势下,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等著名高校的相关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组建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北京石油学院,隶属燃料工业部,是当时北京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

196010月,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华东石油学院

1969年,学校迁至胜利油田所在地——山东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19816月,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

石油大学

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

1997年,石油大学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行列。

2000年,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管理。

20006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立研究生院。

200310月,教育部与四大石油公司签署了共建石油大学的协议。

20048月,教育部批准石油大学(华东)立项建设青岛校区。

中国石油大学

2005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

20058月,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协议。

200610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8年,学校首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

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试点高校之一

2011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4年,教育部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包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协议正式签署。

2017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同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8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月,中国石油集团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北京签署《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战略合作协议》。12月,学校与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签署合作建设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科教园区协议等合作协议。

20195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科教园区在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举行奠基仪式。

2019102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石大兖矿新能源学院”,郝芳担任石大兖矿新能源学院理事会理事长。

 

办学规模

师资力量:2018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师176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20人,博士生导师180余人。专任教师中有两院院士10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资助及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1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2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及海外特聘专家1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17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6人。

院系专业:2019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研究生院,有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等13个教学学院(部),以及荟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有68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2018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等4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地质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地球物理学等6个一级学科进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全国前十名。学校有11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博士点,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0个硕士点,另有工商管理硕士、翻译硕士、会计硕士、金融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和20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教学建设:2014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70门,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1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合作交流:据2019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国内60多家地方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等31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所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实质合作交流关系。聘请了近百名著名专家、知名人士为学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2018619日,教育部办公厅批准终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合作举办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合作举办油藏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科研平台:据2018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物探及勘探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油气加工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石油石化新型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69个国家及省部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机构。

科研成果20062010年期间,学校累计新增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撑计划、863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86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7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2011年,全年SCI收录论文574篇,EI收录论文947篇,CPCI-S收录论文240篇。

图书馆藏:据20147月学校官网显示,图书馆藏书总量675.8万册,其中印刷型图书263.8万册、电子型图书412万册,拥有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外文文献数据库、畅想非书资源库、中国石油文献数据库、国研网数据库、皮书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国际教育全文专题数据库、世界名校精品课教育视频资源库、Calis高校教学参考书全文数据库、PQDT博硕士论文文摘数据库、PQDT学位论文全文库、HKMO(港澳博硕)优秀学术全文资源库、中科UMajor大学专业课学习数据库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5]

学术期刊:《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连续被评为“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在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评选中被评为“百种重点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和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

 

学校文化

校徽:2008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徽确定。校徽以学校的标志性雕塑“创造太阳”的抽象体为核心元素,外环弧形上方为英文标准字校名,下方为学校的建校年份“1953”及中文标准字校名。

核心元素“创造太阳”:雕塑的圆球象征太阳,周围的短管道比喻太阳辐射出的万丈光芒,长管道是油气集输管线。人物象征着开发能源、从事高等教育的园丁,她高高举着的是一本厚厚的书,象征着书山有路勤为径,指引万千石大学子在科学的殿堂上勇于攀登。从正面看这个人,她的衣服有个飘带,有两层寓意:一是象征着海上的波浪,二是象征着一层一层的地层,指现今我们的采油是从海上和陆地两个方面进行。雕塑的底座是非常逼真的海上钻井平台的样子。整个雕塑还意味着运用知识能源开发物质能源,创造出一个新的太阳。雕塑的设计思路主要源于老校长杨光华先生倡议,其核心内容是集中展示中国石油大学的办学特色和价值理念,即以石油开采和利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石油石化人才培养为己任,以科技知识为国家奉献能源为使命的深刻内涵。雕塑的设计者为前广州雕塑院的院长、著名雕塑家唐大禧先生。

校徽字体:校名中文标准字“中国石油大学”为著名书画家范曾手写体。英文标准字“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是Arial字体。

校徽色彩:标准色为深蓝色(C100 M75 Y10 K30),是中国石油大学的标准色,代表深厚、稳重、宁静与智慧,寓意中国石油大学浓厚的文化底蕴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并与“惟真惟实”的校训、“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相吻合,蓝色还象征着大海,代表着能源发展的广阔前景。

校训:惟真惟实

2008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正式确定校训为:惟真惟实。字体为刘炳森手书集成。

文化传统:惟真,是指尊重客观规律,真理至上的意思。它既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执著信念,又是一种不唯书、不唯上,探求事物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惟实,是指求实、求是之意。做事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务实、扎实、踏实的作风,做人必须具备诚实、朴实、正直、耿直的良好品质。

“惟真惟实”是中国石油大学的办学理念和追求的集中体现。近六十年来,中国石油大学的数任校领导曾在不同场合,先后提出过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培养模式,其基本内涵和精髓都与“惟真惟实”是一致的。“惟真惟实”所蕴含的追求真理,全面发展的理念和精神,正是中国石油大学所一直坚持和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惟真惟实”既是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学校精神的浓缩升华,也是与石油工业光荣传统一脉相承的集体体现。它内蕴着自强不息、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的精神,体现着独有的时代气息。这一精神植根于中国石油大学的深厚文化底蕴中,便形成了以它为核心的,囊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文化传统的石大精神。

“惟真惟实”既体现出一种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又体现了中国石油大学“以德育人”的人本观念,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于一体,既有习承传统之本意,又兼具开拓进取之精神。

校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校歌:《北京石油学院学生之歌》,作词:平原,作曲:瞿希贤

2008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正式确定《北京石油学院学生之歌》作为校歌。《北京石油学院学生之歌》诞生于1956年初,由著名女作曲家瞿希贤作曲,北京石油学院海燕诗社学生集体作词。当时党中央充分肯定了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北京石油学院的青年学生群情激昂,写下这样的豪迈战歌。

 

两院院士

1953年建校以来,走出了何国钟、沙国河、汪燮卿、杨启业、王德民、时铭显、郑颖人、王铁冠、袁士义、高德利等25位两院院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