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第二座加氢站在浙江嘉兴建成

发布时间:2019-09-10点击: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RSS订阅)

氢能被视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具有来源广泛、易大规模存储、持续供应、快速补给的特点,不仅可以满足汽车等移动式能源需求,还能满足家庭等分布式能源需求。

 当前,全球正处于氢能发展加快推进时期,各国纷纷宣布上马氢能项目,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布局氢能产业链。那么,全球尤其是我国的氢能源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究竟怎样?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电动汽车哪种路径更有前景?在氢能领域,中国石化有什么优势和作为?一起来看~


中国石化第二座加氢站在浙江嘉兴建成

9月6日,中国石化第二座、浙江省首座加氢站——中国石化浙江嘉兴嘉善善通加油加氢站正式建成。这是浙江省内第一座集加油、加氢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能源供应站。

嘉善善通加油加氢站坐落于嘉善客运中心旁,占地2784 平方米,由原来的善通加油站改造而成,是一座拥有2个汽油罐、2个柴油罐、3个储氢罐的二级加油加氢站。该站储氢罐总容量为15立方米,站内设置2台双枪双计量加氢机,日加氢能力可达500千克,以8.5米的公交车为例,每日服务能力可满足至少50辆公交车。加氢站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流程,采用换热系统,加氢更加安全高效;配备两台压缩机互为备用,进一步保障了公交车辆的加注。

相较于传统的加油操作流程,加氢作业同样有着规范性的要求。加氢前,需要对气瓶进行检查,确认气瓶剩余压力不得低于0.1Mpa。在查看加氢嘴的清洁情况后,打开加氢授权钥匙,才能开始加氢。在正式投营后,该站主要用于服务氢燃料公交车,每次可加注20kg氢燃料,约需5分钟,加注一次可续航300公里。据悉,在嘉善县政府的支持下,第一批50台氢燃料公交客车将于2019年年底前投入运营。


目前,嘉善县已拥有氢燃料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如氢燃料发动机厂家,燃料氢气供应商,又紧邻长三角核心城市——上海,为推广和发展加氢站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该站由嘉善县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浙江公司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负责经营管理,是嘉善县加快推动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和开展燃料电池汽车试点示范的重要基础性工程之一。

氢能源作为新型能源,具备“高效”“清洁”两大特点,是车用燃料转型升级重要突破口之一。氢能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标志性方向,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培育发展新动能,带动经济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引领发展转变的未来重要产业。


中国石化作为国有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始终将推动绿色发展的社会责任担在肩上,主动投身“绿色革命”,引领石化产业向“多元、低碳、集成”的能源化工产业结构转变。继今年7月1日在广东佛山推出中国石化第一座加氢站以后,嘉善善通加油加氢站是中国石化在全国布局的第二座加氢站。


浙江嘉兴分公司总经理许建浩表示:“尽管氢燃料汽车市场仍处于起步和培育阶段,但站在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的角度来看,善通加油加氢合建站建设意义重大,具有很强的行业引领和示范作用。该站既是中国石化企地合作的又一典范,也为推动省内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研发、制造与应用融合发展,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区域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基地走出了坚实的一步。浙江公司秉持‘为美好生活加油’的使命,致力在全省引领和打造集‘油气电氢非’于一体的综合功能站,持续优化能源供应,不断完善能源布局,满足人民对清洁能源的多元化需求。”


中国石化首座油氢合建站今年七月

在广东佛山投营

在今年7月1日,国内首座油氢合建站——中国石化佛山樟坑油氢合建站正式建成。这是国内首次采取“利用现有加油站改造为油氢合建站”模式开发加氢站,还配备建设了充电设施,使该站成为全国首座集油、氢、电“三位一体”能源供给及连锁便利服务新型网点。

为顺应氢能源的发展趋势,广东公司依托遍布全省城乡的油站网络、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队伍等优势,加快了氢能源网点布局的步伐。2017年12月,该公司正式与佛山市、云浮市开展战略合作,启动加氢加油合建站建设。这种利用现有的油站网点资源和专业技术背景,建设油氢电一体化的能源网点,被行业认为是氢能应用落地的最好方式,不仅可以有效节约土地成本,解决现有加氢站土地规划、行政审批等问题,还可以依靠已有加油站销售网络,为客户提供更方便、更多元的能源供应服务。按照广东公司的部署,年内将在佛山、云浮建成3座油氢合建站。

目前,樟坑油氢合建站除了作为能源供应网点外,还积极打造“车主生活新驿站”,引进了胶囊咖啡、水果等近600种商品,提供汽服、简餐、保险、粤通卡充值、违章代办、旅游定制等22项服务业务,在加油、加氢、充电三大能源供给功能之外,着力推动向现代化综合服务商转变,满足车主更多元的服务需求。

中国石化在氢能行业大有可为

发展氢能产业符合中国石化“价值引领、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产氢方式主要为三种:制氢装置产氢、炼油重整副产氢、乙烯生产副产氢,氢气纯度高,具备大规模生成能力,可保证充足气源供应。目前中国石化氢气年产量达200~300万吨,未来氢气成本可低至20元~30元/吨。


根据2016年发布的《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要求:2030年,我国可用于氢能利用的氢气产能规模达到900万吨/年;累计建成3000km以上氢气长距离输送管道;扩大加氢站的覆盖面,重点构建沿高速公路的加氢站点,连接重点区域,如形成京沪广氢能高速公路,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200万辆,加氢站总数达1000座以上,初步形成与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相匹配的供氢网络;在京、沪、广等重点区域推广氢能轨道交通;固定式燃料电池发电规模达到10000万kW,其中分布式发电规模达到5000万kW。氢能行业产值达到10000亿元。


氢能行业前景诱人,中国石化在此领域能否有所作为?程一步认为,中石化在氢能领域优势明显,大有可为。

1. 具有制氢、用氢经验及分布广泛的氢源优势。中国石化30余家炼化企业及5个煤化项目分布在国内各地,均具备丰富的制氢、用氢的能力和经验,可以为未来氢能利用提供氢源。

2. 具有加油站网点,具备利用加油站改造为加氢站优势。中国石化具有遍布全国的加油站网络,可在现有加油站基础上,增设加氢功能,建设油/氢合建站,节约土地成本。

3. 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优势,可用于电池、储氢材料研发。中国石化拥有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抚顺石化研究院、北京化工研究院、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等多家科研实力雄厚的研究单位,在制氢、氢储运、储能技术和材料等研发上具有优势。

4. 具有一体化的产业结构优势。中国石化是集勘探开发、加工转化、产品销售上中下游为一体的国有特大型能源化工公司,同时拥有能源化工工程设计、施工建设、生产、销售等人才和管理经验。一体化的产业结构优势为发展新能源业务奠定了较好的基础。5. 中国石化在资金、市场区位、国内外合资合作上均有较强优势。


正是看到氢能的光明前景以及自身的种种优势,目前,中国石化以现有加油站为基础,正开展油/氢合建站的设计、建造和示范运营,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加氢基础设施快速推广新模式。此外,中国石化在氢能源行业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制氢技术、储氢材料等领域均在开展工作。

氢能不仅是一项产业,更是一项事业,需要资本、技术等资源长期的、密集的投入,需要有一支富有开拓和奉献精神的人才队伍,中国石化愿意投入到其中,与业界携手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和创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