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集团第十届“十大杰出青年”剪影
敢于挑战的“三超”先锋
![]() |
裴明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简介】裴明波,1982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地震解释一室主任工程师。先后荣获黑龙江省五四青年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黑龙江最美人物”等称号。
【事迹】
探复杂地宫,擒万米油龙。地震勘探研究成果直接影响着一口井的成败。
“我的石油梦,就是在地震资料中找到更多的油气资源。”面对看不见、摸不着的地下迷宫,面对无形的巨大压力和挑战,裴明波从没有选择过后退。
2012年,大庆油田开始火山岩油气勘探,30岁的裴明波被赋予重任,担任课题组组长,同时负责国家“973”项目子课题,这也是国家能源战略部署中重要的一项。这个项目当时被认为是世界级难题,光项目研究范围面积达到6000多平方公里,探井140多口。时间紧,任务重,无论是从工作量还是难度上看,似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战。
为节约时间,他开始连续工作,几乎与计算机绑在一起。在一个晚上,裴明波躺在床上睡不着,一直在琢磨:地下3000米的1.3亿年前火山是怎么形成的?脑子里突然一闪“现今火山喷发”。他马上打开电脑研究现今火山喷发资料,反推1.3亿年前火山喷发的过程。
思路一变天地宽。裴明波带领团队突破传统认识,创新火山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应用地震技术成果部署探井21口,工业气流井11口,其中最高一口井每天产量是13万立方米,相当于大庆一天天然气用量的一半;发现天然气三级储量1600亿立方米,创造经济效益近30亿元,课题也在国家科技部评审中排名第一。
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工作11年来,裴明波带领团队累计提交天然气三级储量3900多亿立方米,创造经济效益100亿元。
为国“增气”的排头兵
![]() |
陈思杨(长庆油田公司) |
【简介】陈思杨,1985年7月出生,采气技师,长庆油田第二采气厂榆12集气站站长。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陕西“青年五四奖章”、中国石油“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事迹】
在陈思杨来到沟壑纵横的陕甘宁盆地,成为长庆油田一名光荣的采气工时,他就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2012年年底,集气站一条气井支线出现较多积液,如处置不当,极易造成管线冻堵,影响冬季保供任务。关键时刻,陈思杨不敢有丝毫懈怠,不顾冬天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坚守8天8夜,直至确认险情全部解除,才肯放心休息。
陈思杨坚信确保安全生产,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他经过几年努力,将集气站上万张隐患整改单进行梳理分类,对其中120余条易重复发生的隐患进行重点标注,汇编至《集气站风险管理台账》。他起草制定了《集气站巡回检查标准细则》《生产数据监控标准规程》等7项规章制度,被推广到全厂应用。
陈思杨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是采气厂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骨干成员。他先后参与研发了气井排水装置、井口保护器拆卸装置等22项创新成果,现已应用到生产现场,年节约成本达162万元。
如今,陈思杨所在的集气站作为长庆油田2018年首批“中心站+无人值守站”的试点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已初步探索出一套安全高效的管理和工作模式,为长庆油田稳步扩大油气开采,深入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扎根沙海,担任站长11年来,陈思杨所在的榆12集气站,24口气井年产量达到7亿立方米,连续11年安全环保零事故,累计生产天然气65亿立方米,可满足36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生活用气。
玛湖勘探禁区的追梦人
![]() |
郭旭光(新疆油田公司) |
【简介】郭旭光,1982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先后获得克拉玛依市、新疆油田公司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员工、优秀勘探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事迹】
从1989年446井部署开始,中国石油人三上玛湖,一直久攻不下。玛湖砾岩油藏的3500米以下从未发现过优质储层,被美国教科书视为勘探“死亡线”。
当郭旭光接过玛湖接力棒时,喊出了“鏖战大玛湖,誓夺大油田”的铮铮誓言,一场艰苦卓绝的科研攻关和创新风暴拉开帷幕。通过对20年前玛北油田的油层判别标准进行重新厘定,在摸排40多口老井、重新解释2000平方公里三维地震后,他果断预测:玛湖斜坡3500米以下也有优质储层!
2013年7月,玛18井未经压裂即获高产工业油流,并带动了环玛湖凹陷西环带斜坡区的整体突破。玛湖凹陷由此凤凰涅槃,成为迄今世界最大的砾岩油田。
在玛湖全面开花、硕果累累的同时,吉木萨尔页岩油勘探开发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凭借从未有人尝试过的精细做法,郭旭光及其团队创立了中国陆相咸化湖盆页岩油富集理论,形成了页岩油评价、甜点预测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页岩油地质评价技术的空白,最终指导发现了10亿吨级吉木萨尔油田,成为国内页岩油勘探开发的“宝典”。
回首当初的抉择,他无怨无悔。出生在宁夏的郭旭光,2008年拒绝了北京工作的机会,毅然来到新疆这片广袤大地,开启了他的石油探索之旅。
郭旭光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祖国的石油勘探事业。他用实际行动弘扬了石油精神,践行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誓言,交出了一份时代青年的合格答卷。
火山岩油气勘探的突破者
![]() |
陈骁(西南油气田公司) |
【简介】陈骁,1986年12月出生,硕士研究生,现为西南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先后获得西南油气田公司“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青年”等荣誉称号,并首批入选集团公司青年科技英才人选名单。
【事迹】
参加工作8年多来,陈骁拓宽思考维度,敢于挑战传统,大胆创新,以扎实的理论功底、顽强的拼搏精神成长为超深层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青年时代先锋。
作为80后科研青年,陈骁从6万公里地震资料中抓住100毫秒细节,创新提出简阳—三台地区沿龙泉山深大古断裂发育火山岩地质新理论,刻画火山岩喷溢有利相区7000平方公里,论证永探1井获高产工业气流,新增天然气地质储量预计上万亿立方米,为打造中国石油西南增长极开辟增储上产重大接替领域做出贡献。他创新开启地质地震一体化工作模式,在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模式上攻克多个技术瓶颈,为目前中国陆上最大单体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藏——安岳气田磨溪龙王庙组气藏的勘探开发做出重大贡献。
2018年,永探1井获高产工业气流,四川盆地发现了全新的规模勘探层系,估算资源量上万亿立方米,盆地风险勘探翻开了历史性新篇章。
在枯燥而艰苦的地震解释过程中,陈骁将近30年来的24万公里二维与2.5万平方公里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得滚瓜烂熟。有人做过测试,把一张不带任何标识的剖面放在陈骁面前,他能立刻说出这条测线的所在区域,并准确指出对应的地质层位和地震特征。
在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新时代,他立志成为创新、担当的物探骁将,为中国石油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贡献智慧与力量。
炼化转型升级的青年卫士
![]() |
曹宽(吉林石化公司) |
【简介】曹宽,1992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工人技师,现任吉林石化建修公司东部检维修一车间钳工班班长。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第七届全国石油与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金牌等荣誉。
【事迹】
钳工的加工精度,一般要控制在0.06毫米以内。曹宽却可以把精度控制在0.01毫米以内。
0.01毫米是个什么概念?它相当于一根头发粗细的1/7。
曹宽的青春路,是一条追逐石油名匠梦想、练就过硬本领之路。做闪光的金子,品奋斗的甘甜,他说,“金”和“甘”合起来,就是我们钳工的“钳”字。
2016年,曹宽参加年产15万吨的中部乙烯装置检修后恢复开车攻坚战。这套老装置运行了30年、停产了3年,修复隔板定位键条是一道难过的坎,这个部件修不好,设备就运行不起来。指挥部命令,48小时必须完成修复。
经过实测,部件变形了,最大误差超过设计值的10倍,而以当时的条件只能靠手工一刀一刀地锉,手重了,部件就可能彻底报废,手轻了,又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曹宽用了两天两夜,连续锉了上万刀,做到了刀刀精准。部件安装就位以后,完全符合技术标准,设备一次开车成功。
曹宽见证了吉林石化高质量发展的不平凡历程,为转型升级重大项目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中部乙烯装置检修后恢复开车,曹宽攻克了丙烯冷媒压缩机组安装难关,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每年为下游增加乙烯量13万吨,累计盈利20亿元。他提出“大型设备温差拆解法”等5项工作法,发明了“设备内部监测取出器”等6套专用工具,解决设备疑难问题70余项,改造关键零部件8个,创效500余万元。
建功美丽中国的炼化工匠
![]() |
蒋浩伟(兰州石化公司) |
【简介】蒋浩伟,198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为兰州石化公司高密度聚乙烯装置一线操作工。先后获得甘肃省“劳动模范”、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集团公司“优秀青年”等荣誉。
【事迹】
“要做就做最好的石化工人!” 2010年,蒋浩伟怀揣满腔理想和抱负,在黄河北罐区这种相对枯燥的岗位一干就是7年。
黄河北罐区是兰州石化公司重要的生产装置之一,罐区储存有乙烯、丙烯、丁二烯等10多种轻烃类化工产品,属于集团公司重点监控的甲级防爆装置。蒋浩伟并没有因为工作环境的危险而退缩,他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工作中,迅速成长为技术能手、装置专家、过硬班长。
多年来,蒋浩伟不断加强现场隐患治理、“低老坏”排查、操作平稳率、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力争做到精益求精。在石化厂对黄河北罐区R-201A/B罐进行隐患治理期间,他提出了“关于对罐区进行综合隐患整治的几点建议”,有效降低了施工风险的同时,令项目施工时间提前10天完工。在整治“低老坏”解决“常见病”期间,他排查整改隐患60余项,为安全生产上了份“安心险”。他提出的《关于降低输转过程中物料损失的几点建议》《储罐操作的进一步优化措施》等合理化建议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他研究制定的《气相乙烯制冷冰机长周期运行优化方案》将大检修期间乙烯损失降至历史最低值,累计减少乙烯损失213吨,挽回经济损失110万元。
“高严细实”是兰州石化公司的优良传统。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炼化工人,不仅要练就过硬的本领,还要有主动负责的态度和敬业务实的作风。如今,蒋浩伟因工作需要转岗到了聚烯烃联合车间高密度聚乙烯装置。他会在新的岗位继续将智慧和力量献给祖国的石化事业,用勤奋谱写自己无悔的青春。
服务创造价值的营销人
![]() |
高才(山东销售公司) |
【简介】高才,1987年7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山东销售潍坊分公司奎文坊子党支部书记。先后获得中国石油“感动石油”十大人物、油品销售“十大创新标兵”、山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事迹】
山东潍坊,一座普通的地级市,有4座地方炼厂、1380座加油站,是全国有名的“油窝子”。就是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环境里,初次担任站经理的高才,把只有3台加油机、5名员工的坊子潍胶加油站,打造成油品销售过万吨、非油销售过百万元的标杆站。
“想要留住客户,还要靠服务和商品质量说话。中国石油的商品质量没得说,加分点是服务。”任站经理第一天,给员工开会时高才这样说。高才的服务理念是:热情对待给你带来效益的车主,那是销售;热情对所有车主,才是服务。她提出“品牌引领,服务超越,价格跟随,主动出击”的竞争策略,推出定制服务,为车主找生意,为货主找车辆,代办通行证,夜间提供快餐,建立了客户群,网住粉丝。
她推出“专属+套餐”组合服务模式,先交朋友,后做生意, 600多个油品客户转换为非油客户。
她创新实现客户登记形象化,VIP客户一对一服务法、油品增量三步法,建立“卡车之家”、发行《提质增效·油站微课堂》、“能效护照+擦车服务+积分”模式等31项管理创新,提供十多项便民服务,精准服务客户。
她在站上设立爱心驿站,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暖心服务;她带头看望留守儿童,和志愿者们一起走进聋哑学校;她经常到社会福利院,为老人们包水饺,风雨无阻。
在高才的努力下,坊子潍胶加油站半年完成全年任务,出人意料的是,高才主动与公司重签业绩合同,开销售企业之先河。
国家能源动脉的守护者
![]() |
刘晓凯(西部管道公司) |
【简介】刘晓凯,1988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西部管道公司乌鲁木齐输油气分公司副经理。先后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最美西部管道人”等荣誉。
【事迹】
刘晓凯扎根祖国西部边陲,把青春与这条世界上里程最长、压力最高的西气东输二线紧紧连一起。
油气管道的核心技术是压缩机组,扎实的专业知识加上勤奋好学,刘晓凯很快掌握了压缩机技术知识和运行技能。2014年,在“中国能源通道国门第一站”霍尔果斯作业区,刘晓凯主动请缨承担本应由公司技术服务专业队伍承担的西三线4台压缩机组的投产作业,自主开展西二线4台压缩机组2.5万小时大修,率先在全线具备了压缩机自主大修的能力。他组织员工分专业组成不同技术小组攻克技术难关,先后完成的GE机组温度探头堵头改造、煤制气计量组分偏差优化等多项创新成果获得分公司和公司科技创新成果奖,多名员工走出国门站,成为分公司技术带头人。
2017年年初,刘晓凯承担了攻克西气东输三线国产电驱压缩机组投产运行中系列技术问题的重担。在戈壁滩上,刘晓凯带领团队对国产设备开展对标诊断工作,通过与厂家不断探讨和与进口机组比对,逐条分析并制定了解决方案,陆续完成优化提升40余项,多项成果在自治区和公司获奖,组织作业区完成了《国产电驱机组运行报告》,被收入《国门站十年报告》筹备出版,为国产电驱机组的可靠运行,为中国制造在行业中的应用做出重要贡献。在他的影响下,“岗位责任永远大于管道压力”的国门责任文化在管道行业逐渐传播。
投身西部十年来,刘晓凯凭借出色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了公司认可,逐渐成为西部管道公司“西部国脉文化”的代言人。
南美油气贸易的开拓者
![]() |
刘强(国际事业有限公司) |
【简介】刘强,1987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现任国际事业巴西公司副经理。先后获得集团公司优秀青年、集团直属机关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并走上石油精神“劳模·青年”论坛。
【事迹】
巴西是南美地区最大的成品油市场和全球第九大产油国,也是石油贸易的新兴热土。随着中国石油加快做强做深美洲油气运营中心,全面开拓南美业务和市场成为当务之急。
2014年,刘强只身一人来到巴西,负责筹建国际事业巴西公司。一台电脑、一张桌子、一口流利的葡萄牙语,就是刘强初来里约的全部资本。没有依托,没有人脉,没有资源……面对新挑战,刘强却说:“没有觉得工作有多么困难,反而对一个人打开一片新天地挺期待。”
他一边注册公司、租办公室、招揽人才,一边潜心研究巴西油气市场,很快就摸透了当地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
经过悉心观察,他发现巴西低硫油有害含硫物质排放量低,符合国内绿色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刘强和团队最终选定这类油种出口作为“破冰点”。为做成第一船贸易,他和同事一边向国内用户推介低硫油的综合效益,一边着力优化船运物流,提升资源经济性,最终促成第一船原油进口到国内,用户反响很好。
2018年,在刘强推动下,历时两年,国际事业公司成功收购巴西TT Work公司30%的股权,中国石油成为第一家在南美下游市场立足的中国油气企业。
短短5年,刘强和同事们白手起家,组建巴西公司,实现当年注册、当年盈利。公司原油、成品油、化工品和天然气业务相继结出硕果,贸易覆盖巴西及周边阿根廷、智利等6国,2018年贸易总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宝石花在南美市场绚丽绽放。
攻坚世界难题的破“冰”者
![]() |
王鄂川(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简介】王鄂川,198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海洋工程公司深水研究中心钻井技术工程师。先后获得海洋工程公司“劳动模范”“先进个人”“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事迹】
天然气水合物广泛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具有极高的资源价值。
2016年,29岁的王鄂川因技术能力优异被选调到了可燃冰试采项目部,负责深水可燃冰钻采技术研究等工作。作为国家重大专项,南海可燃冰首次试采项目位于神狐海域,平均水深1200至1500米,其开采被称为“在豆腐上打铁,用金刚钻绣花”,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大量泥砂涌进产气通道,造成堵塞,导致试采失败。日本曾2次试采均因防砂失败被迫中断。
面对世界性难题,王鄂川带领团队抓住防砂这个牛鼻子,分析日本可燃冰试采的经验和教训,大胆创新,攻坚克难,先后形成了4套“防排结合,以排为主”的防砂理念和方案,开展桌面推演20余次,最终建立了微粒径防控砂技术体系,实现连续试采60天,技术应用成功率100%。
从逐个击破,到系统整合,再不断优化,王鄂川最终牵头形成了整套《神狐海域深水可燃冰试采工程关键技术》。作为深水钻井技术带头人,他带领团队一路攻坚克难,攻克了深水浅层固井、粉砂质储层防排砂、可燃冰窄密度安全钻井等世界级难题,为项目成功实施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
南海可燃冰首次试采项目创造了产气总量和连续产气时长分别打破两项世界纪录的辉煌成果,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来贺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将其列为我国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成果之一。
驾驭最大起重设备的女将
![]() |
王琦(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简介】王琦,女,1984年2月出生,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第一建设公司MYQ型5000吨门式起重机操作班班长。先后获得河南省“五一巾帼标兵”、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奖项。
【事迹】
MYQ型5000吨门式起重机最大吊装能力5000吨,提升速度最大30米/小时,操控精准毫米级,它代表着吊装领域国际领先水平。模块化的标准设计,可根据需求演变成门式、单塔等多种不同工况起重机,被称为起重界的“变形金刚”,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作为主操作手,王琦用纤纤素手擎起大国重器,先后完成华北石化、恒力石化等千吨级以上设备吊装13次,累计吊装3.2万吨,平移3696吨。为保障起重机的运行安全,王琦作为这个国内之最的女机长,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保持着起重机万次运行零失误的纪录,创造并刷新多项吊装行业新纪录。
同时,王琦也是4个科技进步课题的重要推动者。王琦围绕起重机的应用,把自己打造成为多面手,带领操作班解决技术难题20余项,节约施工成本百万元。
前行的路上也有风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说:“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面对困难,王琦没有退缩,对于企业,她心存感恩之心;对待工作,她没有任何松懈的理由,尤其面对要求严格的吊装,她的一个小小的失误,可能给企业和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她始终坚信,责任胜于能力,一个负责任的人,会不惧任何困难,信心会随着每一次的磕绊和每一次进步而更加坚定。
王琦说她有“变形金刚”的陪伴和团队的鼓励,在最美好的时光,为了心中的石油梦继续努力奋斗,为我国的吊装重器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勇闯中东的青年科技专家
![]() |
魏晨吉(勘探开发研究院) |
【简介】魏晨吉,198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学位,现任勘探开发研究院油田开发所阿布扎比项目部主任,曾承担“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任副课题长。其成果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带领团队先后获得团中央青年文明号、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等荣誉。
【事迹】
2013年,博士毕业的魏晨吉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投身于中国石油海外业务。他带领技术团队在中东市场与国际老牌石油公司同台竞技,取得一系列瞩目成绩,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石油青年形象。
鲁迈拉油田是位于伊拉克的巨型油田。2009年中国石油联手BP公司中标该油田的开发技术服务合同。鲁迈拉油田开发已60余年,开发矛盾突出,急需开发方案的优化和调整。魏晨吉在勘探院专家的指导下勇挑重担,在2014年Upper Shale多层砂岩油藏注水试验区方案的编制工作中,不断优化开发方案、充分考虑风险、寻找投资与效益的平衡点。最终,方案得到中方项目公司、合作伙伴BP公司和资源国伊拉克政府的一致好评。
2017年,魏晨吉转战阿布扎比,带队启动阿布扎比NEB资产领导者申请工作。这是中国石油第一次进入中东阿布扎比高端市场,第一次与BP、道达尔等国际老牌石油公司展开直接竞争。
面对挑战,魏晨吉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在7个月内完成了包括11个油藏的NEB整体优化方案。该方案实现了钻井工作量减少、注气量减小情况下开发效果优于西方公司方案,成功打动了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2017年12月27日中国石油正式成为NEB资产群领导者。
(记者杨碧泓 徐远震 李建 周问雪 通讯员张霄 刘俊)
- 1《招聘公告》
- 2会长
- 3副会长
- 4咨询服务部
- 5江西省成品油流通行业协会第一届
- 6秘书长
- 7在江西省成品油流通行业协会第二
- 8综合管理部
- 9关于印发《江西省成品油和天然气
- 10协会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