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大发现, 比石油储量高几十倍, 媲美可燃冰

发布时间:2018-05-14点击: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RSS订阅)

近日,又一种新兴能源在中国取得了大发现。初略估计,仅中国范围内,这种能源的可采储量就有12万亿吨油当量,相当于目前全球探明石油储量的50倍。

2017年8月3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消息,在青海省共和盆地3705米深处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这是我国首次钻获埋藏最浅温度最高的干热岩体,实现了我国干热岩勘查的重大突破。



据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5年调查评价结果,中国陆域3000~10000米的干热岩资源量相当于600万亿吨石油。根据国际标准,以其2%作为可采资源,全国陆域干热岩可采资源量达12万亿吨石油当量,而这一当量相当于目前全球已探明可采石油储量的50倍。

这是继可燃冰实现开采后,中国能源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若干热岩能够实现规模化开发利用,不仅将改变石油行业格局,更将改变能源行业的格局。

多得足以革石油命的干热岩

干热岩(Hot-Dry-Rock),指的是温度大于200℃,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致密不透水)的高温岩体。干热岩的埋藏深度通常在3000米~10000米之间。

干热岩其实属于地热资源的一种。目前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主要分为水热型地热资源和干热岩。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相对成熟,据国土部数据,中国水热型地热资源量相当于8749亿吨石油。但干热岩资源量更大,是水热型地热资源量的685倍,可谓潜力无限。

目前干热岩的利用,主要是用于发电。其基本原理是,将高压水注入地下高温岩层,高压水会压裂地层产生裂缝,形成一个热储水库(亦可是天然裂缝);热储水库中的水渗入地层会吸收干热岩的地热能量;通过离注入井200~600米左右的另一口井,可将热储水库中的高温水、蒸汽提取到地面,用以发电。


石油行业的地热机遇

不管干热岩会不会革掉石油的命,但可以确认的一点是,干热岩不会革掉石油从业者的命,反而会带来新的职业机遇。

干热岩资源利用有两大关键技术,高温钻井及热储水库的建设。

首先干热岩开发需要大量几千米的钻井作业。而且前文已经提到,干热岩的温度一般在200℃以上,这要求钻头的耐热度达到350℃以上。即便在钻井技术相当成熟的石油领域,目前也极少有遇到地层温度超过200℃的情况,这需要全球最顶尖的钻井技术。

除了石油钻井行业,其他行业几乎没有这种作业能力。对于干热岩钻井技术的研究,国内的石油高校也在积极开展。而且在近年来,还有不少三桶油的资深石油钻井人才转行地热钻井。



热储水库的建设,是干热岩资源开发的第二大关键点。但天然裂缝可遇不可求,所以人工高压裂缝是建设热储水库的主要方式。而水力压裂这一技术,在石油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技术,已相当成熟,是石油工人的传统强项。若能利用这一技术开发干热岩资源,一旦干热岩规模化开采,水力压裂技术服务将具有相当可观的前途。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鼓励这一新兴能源的开发,中国目前也在积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这一领域。干热岩并不像石油一样,多年来一直处于三大石油公司的垄断之下。根据《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中国将探索建立地热能开发的特许经营权招标制度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放开城镇供热市场准入限制,引导地热能开发企业进入城镇供热市场。

不管是对于石油钻井企业来讲,还是希望踏足能源领域的民营企业而言,干热岩都将是一个潜在的重大机遇。

北京时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