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管道盗窃油品典型案例及分析
□案件特点:
1. 作案成员多,共参与作案28人,多数为本地盗窃、抢劫惯犯。
2. 采取蒙面,手持铁锨、棍棒等方式,暴力作案特征明显。
3. 就地销赃,将原油销往当地一些非法涉油厂点,形成盗、运、销链条。
■防范漏洞和教训:
1. 单井驻守员工人数少,安全防范和自身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2. 案发后,涉案嫌疑人大多逃往外地隐藏,抓捕难度大。有些犯罪嫌疑人伺机潜回,继续结伙作案普遍,社会危害性极大。
【案例2】 2007年5月10日,河北省黄骅市羊三木乡村民杨国文伙同他人利用个人经营的“益通”石油经销处为掩护,将一条直径约1寸,长约80米的白色塑料硬管埋于地下,从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羊7-16井通向该经销处的储油罐内盗窃原油5吨。
□案件特点:
犯罪嫌疑人以管道周边非法涉油厂点为掩护盗窃原油。
■防范漏洞和教训:
1.企业要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加强油区和管道周边非法涉油厂点的清理取缔工作。
2. 加强巡护工作,落实管理责任,严查异常动向。
【案例3】 2007年2月,辽河公安局渤海分局刑警大队破获一起开井盗油案件。不法分子将报废的油罐车改装成油田用“测井公司工程车”,并在车内安装油罐盗窃原油。
□案件特点:
1.不法分子采用改装车辆盗油的方式掩人耳目,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2.不法分子对油区周边环境比较熟悉,掌握了巡护人员的巡井规律,同时选择偏远井站实施盗窃。
■防范漏洞和教训:
加强管道的巡护,增强巡检的次数和频度,尤其是对油区可疑车辆和人员要特别引起注意。
来源: 中国石油报 |
- 1《招聘公告》
- 2会长
- 3副会长
- 4咨询服务部
- 5秘书长
- 6江西省成品油流通行业协会第一届
- 7在江西省成品油流通行业协会第二
- 8综合管理部
- 9关于印发《江西省成品油和天然气
- 10协会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