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升级企业承担三成成本

发布时间:2013-09-24点击: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RSS订阅)
      国家发改委昨日公布了未来各地车用汽、柴油质量升级至第四、五阶段价格调整标准。这意味着随着各地油品质量升级,汽、柴油价格将有所上涨。

  国家发改委昨日宣布:今后两年各地车用汽、柴油质量升级至第四阶段,每吨分别加价290元(约每升0.21元)、370元(约每升0.32元);2017年年底后,升级至第五阶段时,每吨分别加价170元和160元。北京等地油品质量已提前升级至第五阶段,加价幅度基本到位,每升仅涨价约4分钱。

  质量升级可防治雾霾天气

  据发改委和环保部介绍,使用更高质量的汽、柴油后,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将明显减少。同第三阶段相比,符合第五阶段标准的汽、柴油,硫含量分别从150ppm和350ppm降至10ppm。同采用第四阶段标准相比,符合国五标准的汽车排放的颗粒物将减少82%,氮氧化物减少25%。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昨日表示,上述加价标准是按照合理补偿炼油企业生产设备改造等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原则,根据发改委和财政部油品质量升级成本调查审核结果,在企业适当消化部分升级成本的基础上确定的。

  据介绍,一些城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油品质量是影响汽车尾气排放的重要因素。加快推进油品质量升级步伐是减少尾气污染排放、防治雾霾天气的重要手段。

  各地不会立即涨价

  发改委价格司有关人士称,这次公布了各地车用汽、柴油质量升级至第四、五阶段价格上调标准,并不意味着各地车用汽、柴油价格立即上涨。

  除北京等地提前实施油品质量升级,价格基本调整到位外,各地成品油质量升级加价取决于各省份或城市何时升级油品质量。

  按照国家确定的油品质量升级时间表,第四阶段车用汽油标准过渡期截至今年年底,第四阶段车用柴油标准过渡期至明年年底结束;车用汽、柴油第五阶段标准过渡期均至2017年底,这意味着2018年起各地轿车等轻型汽车必须使用符合第五阶段标准的汽、柴油。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说,此次调价是针对油品质量提升的一次性调价,而不是普遍性全线涨价。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快改善空气质量步伐,“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前升级油品质量,适时按国家确定的加价标准出台当地的加价政策。

  油品升级谁“埋单”?

  “油品质量升级的成本会不会全部由消费者承担?”私家车主雷雨担心。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油品质量升级加价标准是按照炼油企业消化一部分成本、消费者负担一部分成本的原则确定的。

  今年2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加快国内油品质量升级,并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合理确定成品油价格。

  记者了解到,中石化将从10月1日起全面置换国四汽油。中石油预计三季度全面完成国四汽油升级改造工作,国四车用柴油质量升级业已全面启动。

  据介绍,为合理确定加价标准,发改委、财政部和地方相关部门对中石油、中石化已完成第四、五阶段油品质量升级改造的炼厂进行了油品质量升级全面成本调查和审核,并根据审核结果,考虑炼厂消化部分成本因素,确定汽、柴油分别升级至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的加价标准。

  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希宏说,“油品质量升级,企业生产装置的改造、生产工艺的调整以及催化剂升级等都需要大量投入。”

  发改委价格司有关人员透露,此次石油企业承担了三成左右的成本提升。对已完成升级改造炼厂的调查表明,炼油企业的设备更新改造投入少则十几亿元,多则几十亿元。

  “不同炼厂成本增加不同,很难准确核算。”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说,政府只能通过测算寻求相对折中的数值,并就此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分摊。据新华社

  本地反响

  我省正在研究升级方案

  昨天,国家发改委发布成品油质量升级加价标准,标准规定,成品油质量升级将采取污染者付费和多用油者多承担的原则,并按照“统一公布,分散实施”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河南省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我省正在研究相关政策,执行时间未定。

  “目前,河南汽、柴油标准为国三标准。”省发改委价格管理处处长王彦章介绍,由于国内地区性差异较大,此次加价在各地的实施时间跨度较长。具体到河南的执行时间及执行价格,尚未确定。

  “国家发改委规定,各省可以按照国家成品油升级计划,自己决定加价时间和方案。河南是用油大省,省政府对成品油质量升级的事很重视,已经让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环保局牵头在做调研和升级方案,”王彦章表示,由于执行时间未定,新的价格标准也没有出来,所以,消费者自己需要承担多少现在还不知道。

  但他同时表示,“估计我省的具体标准不久后就会出台,消费者关心的价格问题到时就会有明确答案。”

 

 

 

 

                                                                                 来源:中国加油站网

友情链接